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房产资讯 » 房产新闻» 正文

杭州房价再攀高峰专家:抑制房价应着力增加供给

2007-07-24 08:58:00   佚名   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专家认为,抑制房价着力点应在于有效增加供给,多建房,快建房,并集中力量把保障住房搭起来


  炎炎六月,滚烫的房价上涨热浪已席卷全国。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跃居今年峰值,并且所有地区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均同比上涨。

  房价全线上涨

  数据显示,2007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
  新建商品房、二手住房和非住宅商品房的价格同比增幅都达到今年最高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4%;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分别比上月高0.8%、1%和0.1%。
  分地区看,所有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自今年4月和5月以后,均再次出现同比上涨。
  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北海15.5%、深圳13.9%、南京11.3%、北京10%和石家庄9.4%等。北海和深圳连续四个月领涨全国,且涨幅超过上月。其中,北海除了今年3月份外,2~6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都保持在同比15%以上的涨幅,4月份甚至到了23.6%。从这次环比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来看,新增加了洛阳等地,显现房价上涨态势进一步向二线城市扩散。
  综合上半年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了5.95%,而2006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了5.6%。
  从今年上半年演变趋势来看,1~4月房价涨幅在5%~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到了6月涨幅更是突破7%。
  而在今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编撰出版的2007年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曾指出,预计2007年中国整体房价涨幅有望回落到5%以下。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全年数据还要看下半年,另外现有住房市场供求状况是多年累积的结果,现有住房供给量是前两年土地供给和开工量的结果,而前两年的土地供给明显呈较低态势。

  专家:多建房、快建房

  近日,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国土部副总督察甘藏春公开表示,今年国土资源系统加大了房地产的土地供应。今年1~5月份,全国住宅用地的土地供应量比去年同比增长35.5%,
  高位攀升的房价也刺激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加速反弹,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高于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去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比2005年增长21.8%。
  就在国家统计局上周四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后的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就此向媒体分析表示,此次加息等调控措施,不仅会抑制房地产开发供给,同时也会抑制房地产需求。但这些调控更多地是对人们心理上的“暗示”,还不能真正抑制疯涨的房价。
  牛凤瑞认为,抑制房价着力点应有效增加供给,多建房,快建房,“政府应集中力量把保障住房搭起来,使中低收入者有房住。” 
  就在上周,北京市规划委在《北京市“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2006年~2010年)》中率先在全国规定,今后北京在商品房建设区中要配套建设15%的保障性住房。
  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就此高调称赞,这是北京市政府第一次正式公布的全面考虑解决北京市户籍人口中中低收入家庭需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文件。

相关

高房价:土地供给制度之过?

孙荣飞

  房价持续上涨,在各地政府把重心转向整顿房地产交易秩序的同时,一些学者把目光转向了房价问题的深层原因——土地供给制度。
  曾参与过住房制度改革,现为中国黄河研究会常务理事的武东建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2006年的调控由于仅从产品结构、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而没有进行供应量方面的调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控制住城镇房价上涨。他认为,目前城市畸高的房价,实际是城乡双轨制住房制度的产物,是计划经济遗传病的反映,也难以反映中国城乡住宅的真实价值。

  专家:城乡地权应统一

  武东建分析,过高的城市房价已造成了投资者炒作房价的重大机会。投资性用房已突破临界水平,住房的金融属性过高上浮形成系统性的投机泡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拐点已经出现。为此需加大多主体的房屋供应量,改变城市政府垄断商品房供应量。
  另外,如何解决1.2亿亩建设用地、32万个村庄、7.5亿农村人口的富裕成长,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主题。每年城镇化过程中超过1000多万的失地农民已构成征地模式迫切需要调整的内在压力。
  而所有这些将催生中国城乡地权的统一市场。武东建认为,中国城乡接合部的农业人口接近农村总人口的一半,约有住宅100亿平方米左右,城乡接合部地带可分散或集中地改建300亿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房,具有承载城市和农村人口迁移的巨大体量,是以存量地权资源调控楼市不可多得的本钱,可以平衡综合性的社会利益体系。
  武东建建议,通过制度建设和权利诉求的转换,通过法律或法律的修改重新界定农村建设用地和农民住房的商品化权利,通过具体的行政法规或限定条件分期、分区域、分重点地实现商品化。
  “其实质就是将农民200多亿平方米的住房商品化,直接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体现农民财产权的真正价值,打通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通道,重构农村市场经济的体系。” 武东建说。

  土地制度改革绝非易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坦承,城乡土地和住房管理制度怎么统一起来,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方面为了宏观调控,遏制某些行业投资过剩,改变粗放式增长和守住18亿亩耕地,国家需要关紧土地闸门;另一方面为抑制房价以及城镇化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放开土地供应。
  正是为有序解决这个矛盾,上个世纪90年代国务院决定加强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集中统一管理,借助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此后各城市纷纷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实行统一征收土地,统一出让土地。2002年,国务院部门又决定停止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推出的土地“招、拍、挂”政策,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土地垄断经营权。
  对此形成的土地供给制度,业内众多学者的一个评价是,由于政府从两头垄断了土地市场,供给时间、供给多少都是由供应方决定,使土地供给的弹性很小,从而推动着房价上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王小映博士对此表示,从大方向上来看,城乡土地形成统一市场是个趋势。但改革本身错综复杂,不是放开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供应土地,就一定能降低房价。
  王小映强调,未来中国土地市场,政府的管制仍不可或缺。要放开也是可控制的放开,土地用途仍需管制以免受冲击,仍需要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一部分土地以后可走市场交易许可的方式但也需要管制,另外“招、拍、挂”制度仍不可或缺,因为这是市场化下发现土地价值所需的。 
  王小映最后表示,土地制度极为复杂,不是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就能解决问题。
  针对目前城市郊区农村宅基地上出现的向城市销售的小产权房,北京市建委一位官员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 国家还不可能放松目前的管理制度。不会由于很多人已经买了并入住了小产权房,高层就采取简单默认的态度,否则其后果会使得18亿亩耕地的目标落空。

 

分享到:

(编辑:admin)

 

 

 

 

Tags: 暂无tags!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周热门行业资讯

精彩专题

什么是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
住房公积金贷款完全攻略
住房公积金贷款是住房公积金使用的中心内容。新<条列>规定的住...
公积金增值收益如何用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
如何保证住房公积金安全运作
在每个月的工资中,有一项扣除越多越让人高兴的事就是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