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保障低端、调控中端、引导高端”的思路,逐步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以“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为主要方式的廉租住房制度,以期实现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兜底保障。自2001年以来,累计已经有近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从当地廉租住房制度中获益。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住房保障资金地投入。据了解,成都市今年的住房保障资金安排高达上亿元,而前几年每年的投入仅为千万元,投入以10倍的幅度在攀升。在住房保障资金“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成都市更多的家庭被政府纳入住房保障制度之下。
成都市住保体系是以其保障对象互相交叉为主要特点的。为了解决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能享受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夹心层”群体问题,成都市在住保体系的多种住房供应模式之间设定了“重叠边界”,使其各自服务对象相互交叉,以实现“无缝覆盖”。即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对象从低保家庭扩大到年收入2.2万元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使该群体既成为廉租房保障对象,又符合经济适用保障对象的双重政策覆盖群体,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或申请廉租房保障,或申购经济适用房。
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是确保“住房保障政策”落实到应保家庭、遏制投资或投机行为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证“公共住房”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的关键。
成都市已经建立起市、区、街道三级联动身差得准入制度。通过收入、住房情况初审、公示、复核等手段层层把关,实现审核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政府优惠政策落实到需要保障的家庭。同时,对享受住房保障家庭逐户建立收入、住房和家庭常住人口状况的动态档案,实行定期复核,对住房和收入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其所享受的公共保障住房,不断完善“退出机制”。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