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解困低保家庭
据《珠江晚报》报道,“没有党和政府,我这一辈子都住不上像样的房子!”去年10月,珠海首批55个困难家庭领到了政府廉租房的钥匙,从此告别“蜗居”,有了自家温馨的小天地。50岁的下岗女工罗雪花紧攥着刚发到手里的钥匙,流着眼泪对记者说,“真的要感谢我们秉公为民的好政府!”,并表示,“愿做义工回报政府、回报社会。”
珠海集中推出的廉租房,房源来自清理回收的政府公产房。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卢仲强介绍,2006年以来,珠海市全面清理、回收了59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住房749套,总面积5.8万平方米。目前,市政府共储备了约3000套政府公有住房,总面积16.4万平方米,除留少部分用作干部周转房外,其余全部用作廉租房,分批专门用于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今年1月,市政府继续推出第二批236套廉租房,至此,珠海在短短的两个月期间共推出了291套廉租房,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最短的时间里,珠海充分整合利用了政府公有住房资源,快捷有效地全部解决了主城区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的住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租赁补贴:走在全国前列
实际上,在开展廉租房实物配租工作之前,早在2005年,珠海最低收入群体主要通过领取政府发放的租赁住房补贴方式来改善住房条件。
2005年,珠海在主城区香洲和斗门区组织实施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制度,向住房困难的最低收入家庭发放每月200元的租赁住房补贴。2006年,将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的做法和经验推广至全市各区,基本实现了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
2007年,珠海进一步取消了原来申请补贴中的年龄方面的限制,将所有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都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为全市763户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83万元,三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437万元。
危房改造:共享发展成果
“危房改造大大改善了我们农业职工的居住条件,也让其他职工看到了希望!”刚搬进红旗农场危房改造项目金山花园小区的赵买番,和许多完成了改造的职工一样,没有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标准化住宅小区。
记者在金山花园看到,这里山莽葱葱,河水清澈,环境优美。每一套居室里,阳光充沛,厨房、阳台、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2007年是农场危房改造的关键一年,珠海市委、市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对改造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2007年市下拨的扶持资金由原来的每户1万元提高到2万元,2007年市财政按计划下拨补贴资金5000万元,累计已下拨专项改造资金12000万元,有效促进了危房改造市、区、镇、农业职工的联动。
平沙、红旗农场原有危房共9095户,2007年度开工改造建设1808户(套),采取的方式一是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定向销售给农业职工,比如红旗矿山金山花园、红旗三板小区、平沙福泰花园、平沙连湾花园等;二是就地拆建改造;三是加固维修。(完)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